行业培训INDUSTRY TRAINING

行业培训 课题研究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培训> 课题研究

乡村里有“诗和远方”

发布时间:2016-11-7 20:03:23 本文来自:天圆地方旅游规划

民宿游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必然。起源于日本、英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民宿旅游,大规模兴起的时间也只有30多年,但其太过诱人的商机模式很快风卷全球,成为全世界旅游产业的一个重要业态。尤其是今年,民宿的关注度超过了酒店,民宿承载着“诗和远方”,成为屌丝们茶余饭后谈资。


随着收入、闲暇时间的增多,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,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,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。高速、地铁、乡村公路、互联网、物流网的发展,以及中国完全进入老龄化时代,传统生活方式将逐步消失,乡村旅居成为城里人逃离拥堵、喧嚣、纷乱、污浊城市的理想环境。回归田野、回归自然、回归乡村成为都市人们最好的选择,吃农家饭、住农家屋、做农家活、看农家景成了新的热点。  

一、乡村生态环境成为香饽饽

乡村甘甜洁净的水、绿色的树、蓝蓝的天、清新的空气、安静的环境、森林小气候以及农家美食,无一不令人向往。试想一下,在彩灯迷离的城市,想要看看皎洁的月光都难了,更不用说夏夜起舞的萤火虫,村前老树下的篝火与游戏,很多美好的记忆正与我们渐行渐远。忙里偷闲到乡村,一畦青菜、一架葡萄、一池锦鲤、一盏清茶、一把躺椅,闲看庭前花开花落,坐看天边云卷云舒,这样的视觉享受,瞬间便可消融一切身心的疲惫。

二、体验式劳动演绎成众乐乐

劳动,不仅光荣,还产生美与快乐,以及丰收的喜悦。且看辛弃疾的《清平乐•村居》:“茅檐低小,溪上青青草。醉里吴音相媚好,白发谁家翁媪。大儿锄豆溪东,中儿正织鸡笼;最喜小儿无赖,溪头卧剥莲蓬。”寥寥数语就将一幅乡村恬美的画面展现在今人的面前,这个生活画面与场景放在今天,就可称之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。乡村传统劳作是乡村人文景观中精彩的一笔,如草鞋编织、石臼舂米、鸬鹚捕鱼、摘新茶、采菱藕、水车灌溉、驴马拉磨、老牛碾谷、做豆腐、赶鸭子、放牛羊等等,充满了田园生活气息,令人陶醉,让走出樊笼的现代人放飞心灵。独乐乐不如众乐乐,很多游客都乐于呼朋唤友一起去体验这些传统的劳作,既锻炼了身体,还愉悦了身心。

三、探索自然成为教育的补充

旅游,实际上是人与自然对话的过程。任何在城市里找不到答案的东西都可以在乡村的自然界中获得,比如在城里,你知道写犁字,但你不一定知道犁是什么样;在乡村,在自然里,也许不知道犁字怎么写,但知道犁是什么样。尽管我们追求的是既知道犁是什么样,也要知道犁字怎么写,也即文明和自然的结合达到基本的认知,进一步明白很多道理的话,就相当于格物致知。因此,很多学校经常会组织学生去乡村学习、考察。学生通过在乡村的各种体验,丰富了对大自然及农耕文明的认识,增强了环境意识和团队意识,提高了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,锻炼了自身的意志力及掌握野外生存的技能。

四、闲适野趣的生活成为追求

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兴起,是道法自然的思想回归,是农耕文化的再次觉醒。近来很多网友的签名都在追求乡村生活情趣,如:“手把青秧插满田,低头便是水中天;身心清静方为道,退步原来是向前”表现的是一种禅意。“黄梅时节家家雨,青草池塘处处蛙。有约不来过夜半,闲敲棋子落灯花”体现的是闲适与淡然。哪怕是比较直白的“种田南山下,悠然采菊花;夏卖桃形李,秋收红地瓜”也充满诗意栖居的理想。

五、乡愁是挥之不去的情节

村落是乡村历史文化的“活化石”、自然遗产的“博物馆”和田园生活的“守望地”,不同地域和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、风尚习俗和风土人情,是中华几千年农耕文明的“基因库”和城里人乡愁思绪的“心动点”,深厚的农耕文化底蕴为市民涵养精神提供了无限的广度和深度。


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tydfly.com/xunyiweb/news/2016-11-7/151.html
点击次数:  【打印此页】  【关闭
上一条:观光不可替代,但市场需要复合型旅游模式  下一条:休闲农庄8大常用营销手段